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市场 > 正文

地方政府的“另类经营”进军地产:来钱最快风险

新华网-半月谈   2013-10-16 11:17

[摘要] 在当前经济增长趋缓、财政增收放缓和还债压力增大的综合背景下,对地方政府而言,无论是被迫的选择还是主动的改革,总之已经过上了“紧日子”。

在当前经济增长趋缓、财政增收放缓和还债压力增大的综合背景下,对地方政府而言,无论是被迫的选择还是主动的改革,总之已经过上了“紧日子”。然而,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忍受不了“紧日子”带来的“拮据”,开始采用“另类经营”的办法潜入市场,以求维持昔日的财政收入水平,或填补过去的债务漏洞。在当前简政放权的改革背景下,这种现象显得格外扎眼。减持套现:债务压力下的“以退为进”

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土地财政收入缩水、地方债风险凸显,政府财政负担持续未见好转趋势。审计署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475.81亿元,相比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增长12.94%。

债务数字更是“惊人”。审计署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政府性债务已达到10.7万亿元。除此之外,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曾在今年两会上表示,估计目前各级政府总债务规模在15万亿元到18万亿元。

为了能够顺利在“地方债检查”中过关,地方政府正在想尽办法筹集资金,以应对未来地方债偿债高峰。因此,地方政府掌控的数百家上市公司股权成为目标,通过减持手中的国有股便可缓解困境。

根据国资委的数据显示,2012年底,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有953家,占公司数量的38.5%,其市值占比达到51.4%。而对A股数据的统计显示,近670家上市公司为地方国资委直接或间接控制。业内人士认为,减持这些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成为地方政府筹钱补债务窟窿最为直接的办法。

这并非臆测。截至目前,虽然并没有出现地方国资背景股东加速减持上市公司的情形,但在2011年,当时的地方财政同样遭遇楼市遇冷带来的紧缩,被减持市值第二高的华新水泥股东华新集团有限公司就明确提出,减持股份所得资金,主要是用于黄石市保障房的建设。

目前,具有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越来越多,其中也有地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这类企业一般并无实际主营业务,只是作为地方政府国有股份的持股平台,减持后的资金很快进入当地财政。

湖北财政系统一位官员对半月谈记者表示,在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大量减持国有股还债过冬是上策。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合肥房天下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相关知识 更多>>
新闻聚合 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 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318041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