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正文

手机看新闻

合肥房产为什么没有发生明显分化(上)?

2017-03-01 13:48:44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还是要先说下27日的土拍。从土拍结果来看,楼面价出现了明显的降温,然而部分媒体就开始哗众取宠鼓吹合肥楼市崩盘论。说实话,新推出的高新地块和滨湖地块如果拿到去年限购之前卖,楼面价还真难说,比目前高会是大概率事件,很可能会超过1w的楼面价。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合肥楼市确实有所降温,开发商拿地开始趋于理性。

不过我们还应看到这两块地存在的问题,一个几乎是合肥目前城区所能拓展范围的最西边,一个是位于滨湖的最东南角,两块地均远离市中心,特点是荒无人烟。从参拍开发商数量和谨慎程度来说,在合肥房地产市场趋冷的形势下,这两块地的开发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推出价格更为低廉的偏远地块,以减缓热点城市房价上涨压力,可能是政府有意为之。

除去蜀山区地块可圈可点之外,高新和滨湖都乏善可陈。但我们也应看到,尽管限价,蜀山区地块价格依旧不菲,达到了1.1w的楼面价,更是引来20多家开发商摇号,这说明这块地的成交价格要远低于市场价格。其实高新和滨湖的地块即使放在去年的土地市场中,在各自板块都算属于比较差的位置,而蜀山区地块尚可,可以做高端溢价。就在一年前,蜀山区长江西路的W1504号地块,位置在2号线地铁口,比这次的地块还要好,楼面价不过8250元/㎡;我们再看周边二手房的价格,基本都在1.5-1.6w左右,这么看这块地的价格还算比较合理。

大风来了猪都能飞,但是大风过去了,猪还是猪,凤凰依旧是凤凰。合肥作为一个房地产热点城市,即使在严格调控政策压制下,土地市场也难言很快冷却,靠近市中心比较成熟的地段依旧有强力支撑,土地价格会居高不下,而远离成熟区域的郊区,土地则逐渐回归原本价值。27日的土拍并不能说明合肥楼市崩盘,而是说明各方面更加趋于理性冷静,土地市场逐步回归常态。

影响房屋价格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学区,区域,房龄,结构,楼层,采光等等。像房龄、结构、品牌、楼层、采光等这些与房子质量直接相关的物理因素我归为建筑因素,而像学区、环境、交通、商业配套等等能够增加房屋附加值的因素归为土地因素。附着在土地上的建筑其实并无太多差别,房产的分化很大程度上是土地价格的分化,但在土地价格的基础上建筑因素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资源投入和土地价值》里面谈到土地价格,二环以内和政务区的土地价格最贵,以此为中心距离越远土地价格越低,滨湖的土地价格从官方定价来看,是逊于市中心1-2个级别的,基本上和高新区一个档次。去年由于游资的过度炒作,滨湖房价迅速上涨,从而导致整个滨湖土地价格不理性上涨,期间甚至超过市中心价格,在各方面都不是很成熟完善的新区,这样的价格难有强力的支撑。我去年提醒大家对滨湖要“短期看风险”(公号文章《合肥滨湖的房子还值得投资吗?》),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同一个城市来说,影响土地价值最核心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学区,一个是距离资源集中区(市中心)的距离(公号文章《你以为你投资的就只是房子吗?》)。也就是说,距离市中心远近和学区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到土地价值。在建筑因素上,房龄是影响房子价值的因素,其次是品牌和建筑质量。其实房龄也跟建筑质量直接挂钩,房龄越久,房子自然磨损就越大,其质量也逐步下降。

2003年之前,合肥基本上都是以环城河内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发展建设的,自政务区和滨湖区两个新区另立门户开始,合肥打破了这一模式,以点带面地拓展了整个城市的发展格局。在新区发展建设中,都进行了大量资源投入,距离市中心最近的政务区成熟,土地价格与市中心已并驾齐驱;而滨湖区距离市中心较远,其资源聚集程度较低,目前尚未形成辐射周边的足够带动力。

由于合肥的发展先是从环城河内开始,核心优质资源(学区、医院、商业等)也几乎都集中在一环以内,这造成市中心的土地价格居高不下。但对于市中心来说,这个区域存在的问题是大量房屋严重老化,建筑质量令人堪忧,新房较少。我们知道,目前合肥的购房群体基本都会采用贷款(也就是使用杠杆),出于风险考虑,房龄较长的房子银行会有贷款额度限制甚至不予贷款,较高的交易成本从客观上抑制了市中心老破小的潜力。所以市中心的房子价格构成是“高地价+低建筑价值”的模式。

从一环外和二环内开始,合肥出现了大批03年之后建成的高层品质小区,这些房子虽然在土地价格上略有逊色,但胜在建筑因素。它们有很多是知名开发商开发的楼盘,建筑质量佳,房龄中等,在二手房交易市场,银行对这种房子的贷款限制不大。因此,这种区域房子的价格构成是“中等地价+中等建筑价值”模式。

再看二环以外的政务区和滨湖区。政务区大部分建筑时间基本都在08年以后,其房龄更年轻,而滨湖区也是从07年开始建设,从建筑价值上来说,两者相近。但从土地价值上来说,经过市政府10多年来的集中投入,政务区资源聚集程度已经能够与市中心媲美,仅从学区来看,滨湖区的资源还未到质变的程度。因此政务区是“高地价+高建筑价值”模式,而滨湖区是“中等地价+高建筑价值”模式。

我们再看投入相对薄弱的高新区和经开区。从地理位置上来讲,这两块区域离传统的市中心较远,但离政务区较近,他们的地价不能跟政务区和市中心相比,只能算得上中等。而这两个区域的启动建设都比较早,建设周期较长,新老小区交替分布,高品牌和低品牌小区犬牙交错,因此“中等地价+中低等建筑价值”模式和“中等地价+高建筑价值”模式共存。

至于北城、新站以及瑶海东部,基本都是低地价区域,这类地区房产在全市平均价格以下,只有品质楼盘的“低地价+高建筑价值”模式才有可能达到均价。

我以上说的各种物业类型基本上涵盖了合肥的大多数区域,对各种物业类型进行排序,“高地价+高建筑价值”模式(政务区)>“高地价+低建筑价值”(一环内)≈“中等地价+中(高)建筑价值”(二环内或滨湖区)>“中等地价+中低等建筑价值”模式(经开区或高新区部分小区)>“低地价+高建筑价值”模式>“低地价+中低建筑价值”模式。

其实除去政务区、北城、新站和瑶海东部外,合肥其他区域房价分化并不算很大,就是因为这部分区域的土地价值跟建筑价值加和刚好接近合肥均值,而除去以上谈到的区域,这些位于均值附近的区域几乎占去合肥城区面积的3/4,所以这也是我们感觉合肥房价分化不大的原因。这篇我们主要从横向分析合肥房产未明显分化的原因,下篇我会着重从纵向来分析,敬请关注。

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小易论楼市”,回复关键词“原创”,更多关于合肥楼市的真相将出现在您面前!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